爱托优400服务热线:

400-882-9907 13807133382 18971006477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学院

怕癌症却不怕慢性病?这3个健康管理“偏见”要不得

发布日期:2019-09-09发表者:爱托优健康管理中心浏览次数:1304 次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证实,人的健康寿命,40%在于遗传和生存的环境条件,60%取决于生活方式。
    像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就早早开始探索人类健康的奥秘,在挑战慢性病方面已经有所收获。有数据表明,1972年—2004年期间,美国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了58%,但是其中医疗卫生系统服务占比仅仅是17%,更多(占比83%)则是受观念的转变影响,开始重视健康管理带来的。
    健康管理是什么,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0成本或者低成本的健康投资,即用积极的态度有针对性地去除或者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健康管理不分年龄大小,只要追求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活得更有质量,就需要对健康有所忧虑,给予一定重视,留出哪怕一分精力对其进行投资、管理。
    但是,作为一个新型名词,人们对健康管理存在一定的误区:

误区一:健康管理是有钱人的专利?
    有人认为健康管理是专为经济富裕者提供的更高层次的医疗保健项目,对于经济条件一般者是一种额外负担。

    其实,美国研究健康管理20多年的经验显示:健康管理对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低到原来的10%;相反,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
    中国也不例外,人群中最不健康的1%和患慢性病的19%共用了70%的医疗费用。实际上,健康管理对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是必要的,通过健康管理准确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隐患,积极主动参与自身的健康管理,改善健康状态,减少大病发病率、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有效降低危险行为,还节约了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了生命质量。

误区二:生病了才需要健康管理?

    有些人认为健康管理局限于已患病、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体。其实,健康管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上的健康、亚健康人群以及慢性疾病和疾病康复前的群体。相对于介入治疗,健康管理更看重“防患于未然”,并根据不同的人群特点,健康风险不同,确定其健康管理的不同重点。


    健康体质不进行管理就会变成亚健康体质,亚健康体质不进行管理就会导致很多慢性病。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癌症、慢性病已经成为困扰现代社会的主要“健康杀手”。可是相比起欧美等发达国家,我们对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依旧非常落后,甚至出现一个可笑的现象:大家怕癌症却不怕慢性病?
    你可能还不知道,中老年出现的造成死亡、残废的心肌梗死与中风,其实起病于18岁之前的青少年时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早可见于新生儿。10-20岁的青少年,每100人中可以有3人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国自我保健蓝皮书(2015-2016)》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慢性病患者或已超过3亿人;慢性病更是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开始侵袭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所以,转变意识,重视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不要等健康亮红灯才引起重视

误区三:健康管理=体检?
WHO研究报告认为:
    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
    1/3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可见,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治是高度相关的。

    体检是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工具、超声波、抽血化验等来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然后医生根据体检结果,对被检查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做出临床判断并提出健康体检结果。体检是健康管理的一部分,除了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这一步,健康管理还会对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对患者的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达到健康警示作用,并为干预管理和干预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最后是健康促进干预管理,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健康指导,这是最实质性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整个健康管理过程的核心。


所以,健康管理能有效干预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使人们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保健,协助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和维护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