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托优400服务热线:

400-882-9907 13807133382 18971006477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学院

肝脏最怕5件事,每做1次,伤肝百倍!

发布日期:2021-04-13发表者:爱托优健康管理中心浏览次数:922 次

常言道:“百病先治肝”。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它犹如一个人体化工厂,掌管着人体内大部分的新陈代谢、物质转化等。

肝一但代谢不正常,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心、肺、脾、肾等器官。别以为肝没日没夜地工作,看似很强大,其实它也有脆弱的一面。

 

 

 

肝最怕的5件事

 

 

1睡眠不足

经常熬夜,如夜间加班或娱乐,导致睡眠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会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

 

2加工食品摄入过多

加工食物中添加了多种防腐剂、色素、人工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成分含有多种人体较难分解的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增加肝脏解毒负担,诱发肝脏损伤。

 

3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既损害胃肠道健康,也容易造成体内自由基大大增加。肝脏的关键作用是帮助人体对付自由基,排除毒素,净化血液。人体内的自由基越多,肝脏功能受损就越严重。

 

4吃药太多

长期服用止痛药等药物,会加大肝脏解毒负担,导致肝脏损伤。因此,服药必须严格遵照医嘱,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5过量饮酒

酒精进入人体后,10%会随着呼出的气体或尿液排出体外,而剩下90%需要通过肝脏来代谢。

所以,酒精的代谢物乙醇对肝脏的危害很大,所含的毒性高,轻则引起酒精肝,重则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养肝护肝,牢记4事

 

 

爱肝,除了避免一些伤肝的不良生活习惯之外,还应学会养肝护肝。

 

1. 养肝食物,可以常吃

 

食物能伤肝,也能养肝。日常饮食中搭配一些具有养肝血、疏肝气等作用的食材,可以更好地达到养肝护肝的效果。

如可以适当多吃些豆芽、大枣、胡萝卜、菠菜、芹菜、荸荠、枸杞子、菊花、五指毛桃、黄芪等。

 

2. 心情舒畅,养肝要领

 

肝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情绪方面的异常,病人常发无明火,按中医讲就是“肝火旺”“肝郁气滞”。

所以,应随时保持心情愉快,过喜﹑过怒等异常情志刺激都会损伤肝脏。

 

建议:多在户外活动,以使形体舒缓;远眺,以宁心调神;唱悠扬嘹亮的歌曲,可抒情。

 

3.常练“嘘”字功,疏肝明目

 

 

做法:

① 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② 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而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同时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

③ 呼气尽时,再吸气,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

④ 如此动作反复六次为一遍,一遍过后,可放松调整下气息。

这个方法适宜早晚各做一次,相当简单

建议:肝病病人天天坚持练“嘘”字功,练习时音调要柔细匀长,使气呼尽,嘘后调息时要闭目凝神。如此,可达到疏肝、明目的作用。

 

1. “花”式茶饮,清肝明目

夏季炎热,但仍有不少花卉竞相绽放。以花入茶,看着赏心悦目,喝着养肝养身。

下面介绍两款适合养肝的茶饮。

 

▶决明子茶


决明子性味甘、苦、微寒,可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决明子也具降低胆固醇、抗菌和降压的作用。 方法:将决明子微炒、捣碎,每次用10~20克,加水300~400毫升煎煮10分钟,或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 荷叶茶


荷叶中富含的黄酮类物质,是大多数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间接地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从而达到保护肝细胞和降脂的目的。 方法:将干荷叶搓碎后,每次5~10克,用开水冲泡,第一次泡茶的效果最好;每天可冲泡2~3包,最好清晨空腹饮用一次,祛脂效果更好。

 

▶ 柚子皮茶


泡茶时,应选用表面洁净、有光泽、质地均匀致密、气味清香的柚子皮。须记住一点的是,泡茶用的柚子皮不是新鲜的柚子皮,而是处理过的。 方法:先削去青黄色表皮,将白色的“棉絮”内层用开水泡10分钟,捞起用清水泡一晚上,隔天挤干水分、晒干备用即可。 每次用柚子皮6~9克,加适量清水煎煮或沸水浸泡,代茶饮用。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定期有效的进行全身健康情况的精准筛查,实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才能更好的确保自身的健康情况。有效预防肝病的发生。

 

爱托优健康风险评估系统

 

 

 

 

10分钟检测人体9大系统33大类6965项生命指标,提前5-10年预警未来健康风险,根据风险检测评估结果,再为你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风险管理干预方案,可以提前预警肝病的发生,提前控制健康风险向疾病方向发展。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摘录,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有关疾病、治疗或药品的专业问题,请咨询医生或有专业资质的医疗人员。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