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托优400服务热线:

400-882-9907 13807133382 18971006477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学院

专家提醒:糖尿病人群心理干预不容忽视!

发布日期:2021-12-08发表者:爱托优健康管理中心浏览次数:801 次

糖尿病心理干预

糖尿病健康教育与预防

爱托优健康风险管理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而我国也不幸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健康管理需要“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五个方面齐头并进,人们形象地称它为“五驾马车”,其心理干预也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心理干预


01 不良情绪为什么会影响血糖


紧张、焦虑、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进入血液,从而提高血糖,以满足大脑、肌肉等重要器官的应激需要。但由此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增加了身体糖代谢的负担。同时,不良心情状态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过程也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二者相加,就会导致血糖升高,特别是对于“糖友”来说,会导致血糖居高不下。


02糖尿病人群有哪些精神症状


经专家研究证实,糖尿病人群可能出现多种精神症状,在健康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干预手段来减轻焦虑、消除心理疲劳。


焦虑抑郁症状群:情绪低落、兴趣减少甚至缺乏、快感缺失、懒言少动以及烦躁不安、紧张恐惧等。国内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26.1%~69.0%伴有抑郁,13%~32%伴有焦虑。


睡眠障碍及神经衰弱样症状群:入睡困难、易醒、早醒以及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等。


认知功能损害及痴呆:记忆力减退,领悟、判断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全面的智能缺损,即痴呆表现。


意识障碍:早期可有嗜睡,随病情进展,尤其是酮症酸中毒时,可出现行为紊乱、恐怖性幻视等谵妄症状甚至昏迷。


03不良情绪有哪些危害


专家指出:糖尿病性神经症状,几乎波及整个神经系统,可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自主神经损害、性功能障碍、脑卒中等。这些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糖尿病的预后与转归,甚至提高了病死率。


04糖尿病人群如何进行心理干预


紧张、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会对血糖的控制造成不利影响。如何进行心理干预,除了尽量减少卷入会引起负面情绪的事情之外,更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其实,生活中减轻焦虑、消除心理疲劳的方法有很多种。


1、外出运动和旅行

运动除了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外,对于情绪的调节也是非常有益的。“糖友”可以去登山,体验一下“一览众山小”的乐趣;也可以在假日约几个好朋友去打球,让忧郁和烦恼随着汗水流掉。如果喜爱旅游,也可以适当出门旅行,寄情于山水。

 

2、享受阅读及音乐

如果好静不好动,也有很多办法可以忘却紧张和烦恼。闲下来时,沏上一杯茶或咖啡,捧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也可以听听音乐,让优美的旋律舒缓紧张的心情。


3、培养业余爱好

适合自己的业余爱好,可以极大地调整我们的心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希望和乐趣。钓鱼、养花、书画、手工等,都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业余爱好。收藏自己喜爱的物品,为家人朋友展示厨艺,与亲朋好友一起聊天、打牌、逛街等,都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可行之法。


4、宣泄也是好办法

在调整自己心态的同时,也可以对知心的朋友或心理医生倾诉内心的烦恼和忧虑,这就如同我们倒垃圾一样,把心里的垃圾倾倒出去,从而摆脱不良情绪。


5、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学习专业知识可以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种疾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种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而控制的疾病;经过规范的控制和治疗,把血糖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就可以与普通人一样享受人生,且身体状况、生活质量、寿命与正常人相差无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心身医学的发展,糖尿病作为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通过“生物-心理-社会”多维度的综合干预手段越来越引起重视。


糖尿病患者释放自己压力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时候,本身血糖就在持续上升,如果这时候还出现焦虑、烦躁、压力大的现象,无疑是在让血糖上升的更高。只有缓解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有信心去面对疾病。另外,如果压力过大影响到生活并且自己不能缓解的时候,可以咨询心理医生,让心理医生来帮助缓解。